路沿石常见材质有石材(如花岗岩、大理石 )、混凝土、砖砌等,不同材质的老化破损规律和维护策略存在一定差异:
石材路沿石
老化破损规律
自然风化:石材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,受阳光、风雨、温度变化等影响,表面会逐渐出现褪色、起粉、剥落等现象。例如,花岗岩中的石英、长石等矿物在紫外线照射下,会发生光化学反应,导致颜色变浅 ;大理石因主要成分碳酸钙,在酸雨等酸性环境下,更易被侵蚀。
磨损:车辆的频繁碾压、行人踩踏,会使石材路沿石表面产生磨损,尤其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,路沿石的边角容易磨损、崩裂。
裂缝产生: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,可能导致石材内部产生应力,当应力超过石材的承受极限时,就会产生裂缝。此外,基础沉降不均匀也会使路沿石出现裂缝。
维护策略
定期清洁:使用专用的石材清洁剂和软质工具,定期对路沿石进行清洁,去除表面的污垢、灰尘和苔藓等,保持石材表面干净,防止污垢渗入石材内部。
防护处理:每隔1 - 2年对石材路沿石进行防护处理,如涂抹防护剂,可有效防止水、油污、酸碱等对石材的侵蚀,增强其抗风化能力。
局部修补:对于轻微的磨损和裂缝,可采用石材修补剂进行修补;对于破损严重的部位,需及时更换新的石材路沿石。
混凝土路沿石
老化破损规律
表面粉化:混凝土中的水泥在长期的雨水冲刷、冻融循环作用下,会发生水化反应的逆反应,导致表面水泥浆体逐渐粉化、脱落,使路沿石表面变得粗糙。
裂缝扩展:混凝土的收缩性较大,在温度变化、基础变形等因素影响下,容易产生裂缝,且随着时间推移,裂缝可能会不断扩展。
孔洞和露筋: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,或者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,长期使用后,路沿石表面可能会出现孔洞,甚至钢筋外露,进而导致钢筋锈蚀,影响路沿石的结构强度。
维护策略
表面处理:当路沿石表面出现粉化时,可采用涂刷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等方式,增强表面硬度和抗渗性,减缓粉化速度。
裂缝修复: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,可采用灌缝胶进行填充;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,需先清理裂缝,再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,并在表面做防水处理。
防锈处理:发现露筋现象时,应及时清除锈蚀部分,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(如涂刷防锈漆 ),然后用混凝土进行修补。
砖砌路沿石
老化破损规律
砖块风化:普通砖块的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,长期受自然环境影响,砖块会逐渐风化、剥落,导致路沿石表面凹凸不平。
砂浆脱落:砖砌路沿石依靠砂浆粘结,在车辆震动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,砂浆容易出现开裂、脱落,使砖块之间的连接松动,路沿石整体稳定性下降。
积水侵蚀:由于砖块的吸水性较强,在积水环境下,砖块会吸收大量水分,加速老化和破损,同时可能导致基础软化,引起路沿石下沉、变形。
维护策略
更换砖块:对于风化严重的砖块,要及时进行更换,选择质量好、抗风化能力强的砖块进行替换。
重新勾缝:当砂浆脱落时,需清除松动的砂浆,重新进行勾缝处理,勾缝材料可选用防水性能好的水泥砂浆,增强路沿石的整体性。
排水处理:改善路沿石周边的排水情况,避免积水长时间浸泡路沿石,可设置排水沟或对地面进行找坡处理。